法甲俱乐部欧塞尔青训总监塞巴斯蒂安-若雷斯近日接受采访时,深入剖析了中国年轻球员面临的发展困境。这位经验丰富的青训专家通过观察来欧塞尔试训的中国球员以及与中国青年队的交手经历,指出了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缺陷。
若雷斯特别提到了去年到访欧塞尔的两支中国青年队——由西班牙教练大卫-皮里执教的U14队和日本教练浮嶋敏带领的U15队。他评价道:"U14队的团队配合与个人技术令人印象深刻,而U15队的身体素质相当突出,两支队伍都展现出独特的特点。"然而,这些年轻球员普遍面临适应欧洲足球节奏和强度的挑战,在高强度对抗中往往难以发挥最佳水平。
在创造力方面,若雷斯指出了中国球员的明显不足:"他们过于遵循既定模式,缺乏自主应变能力。足球比赛需要根据对手不断变化的策略即时调整,这种临场创造力需要通过大量高质量比赛来培养。"
关于中国球员留洋的最佳时机,若雷斯强调了个体差异性和国际足联规定的重要性:"18岁以下球员不能进行国际转会,且过早离开家庭环境对成长不利。"为此,欧塞尔俱乐部采取了创新性解决方案,包括邀请中国教练赴法学习、建立欧塞尔中国学院,并派遣法国教练前往中国进行指导。
若雷斯通过详细调研发现,中国青训体系最显著的问题在于比赛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不足。"许多中国年轻球员每年只能参与3到4场真正高水平的比赛,其他大多数比赛都难以达到竞技标准。"他补充道,中国缺乏系统化的青少年联赛体系,多数比赛采用赛会制形式,这限制了球员的持续成长。
教学质量是另一个关键因素。若雷斯用生动的比喻解释道:"年轻球员如同海绵,吸收能力极强,但吸收什么取决于教练教授什么。我们需要从每个技术细节入手,为他们提供更精细的指导。"
他特别强调循序渐进的重要性,指出法国青训体系明确分为启蒙、预青训、青训和后青训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重点。"部分中国教练过于急功近利,让球员过早接触不适合其年龄段的训练内容,如力量训练和针对性战术,这反而限制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长城杯比赛中,欧塞尔U16先后以5-0战胜北京U16、3-2逆转济州SK青年队。若雷斯分析道:"取胜关键在于节奏和强度的提升。中国球员基本功扎实,但在高强度对抗中难以充分发挥。面对韩国球队时,我们的放松和疲劳让对手率先攻入两球,最终完成逆转,这两场比赛都是高质量的对决。"
若雷斯的观察为中国青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外部视角,其指出的比赛数量不足、创造性培养欠缺等问题,值得中国足球界深入思考和改进。